情緒教養

家長對於孩子情緒的重視, 應該是從孩子一出生開始。

因為嬰兒無法說話,只好用哭的方式表達,無論是肚子餓、身體哪裡不舒服,只能用哭的,但是隨著孩子身體動作能力變強,而且會說話,慢慢能夠表達的時候,這種「以哭表達」或是「用動作表達」身體或情緒狀況變少,從三歲之後,就是一個慢慢學習基本表達的階段。在此之前,孩子一有反應,家長有需要立刻給予回應,但在此之後,讓孩子知道「等一下」是什麼,讓孩子學習「等待」。

急迫地想要什麼,卻無法得到,也會產生情緒,「等待」時的傷心、生氣、不舒服等各種心情也需要慢慢消化,我們會與孩子溝通為什麼需要等待,可以如何轉化等待的情緒,可以做一些什麼,到最後,孩子可以學會如何調適心情,就能夠接受等待。

為了讓孩子學會等待,蒙特梭利教室中,教具都只有一份,除了孩子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會時常經驗到「等待」,像是,午餐後洗碗需要排隊等待,開班會的發言也需要等待等,當然,這些等待也涉及到禮儀、尊重等品格的教養。

因此,家長對孩子反應的「一呼百諾」,應該要隨著孩子年齡成長而調整。

孩子一叫「媽媽」,有時候,甚至無須言語,一個眼神,媽媽就知道孩子需要什麼,馬上就雙手奉上孩子需要的東西,特別是學齡前的兒童。有時候會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太說話,或是表達不清,的確是的,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語言表達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為什麼需要說話呢?這樣的孩子進到團體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因為老師不會用家長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他,同學也不會用家長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他,因此,也有些孩子會因為這樣產生很大的情緒反應。

為了孩子著想,家長可以試著請孩子用說的表達需要,這需要時間練習,家長、老師和孩子一起努力,一定會成長。

再者,家長對孩子有情緒時的反應,也深深切切的影響到孩子情緒的表達。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是打孩子,叫孩子「不准哭」(完全否定孩子的情緒),或是反應非常大、戲劇性、非常呵護的問說「怎麼了?」(誇大反應孩子的情緒),這兩種極端,或許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對於學齡前年紀小的孩子,或許就是同理孩子因為什麼原因所以覺得傷心難過,問問他需不需要陪或是安慰,到了小學階段,很多孩子都能夠消化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大人安慰了。

除了哭之外,孩子的情緒反應有可能是暴怒、生氣或打人,罵人的狀況比較不常見,因為通常要學會罵人的表達,語言能力要到一定程度,或常常可以看到罵人的場景才會學會。學齡前、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發生動手的狀況,但家長當下的反應應該是要立刻控制孩子的手,抓住孩子的手,不要讓他打到人,甚至有時候孩子還會踢,這也要控制住,孩子可以生氣有情緒,但不可以動手,立下這樣的界線,家長持續堅持幾次之後,孩子就能夠學會不動手。

最後,家長自己有情緒時的表達,也會影響孩子,家長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家長怎麼做,孩子通常也會怎麼做。家長有情緒時,是哭、暴怒、罵人還是摔東西?孩子真的都會看在眼裡,因為這也是他學到的表達情緒的方式。

想要更了解我們嗎?
歡迎購買王宗輝老師所著「告訴你關於蒙特梭利小學50件事」

手足之間

手足間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年齡越接近的手足,通常引起紛爭的可能性越高,可能的原因和個性、和年齡差距、和家庭教養、和父母的態度、和外人的反應等等或許都會有關,但是事實上有沒有可能把這個手足衝突降到最低呢?

我們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初,就做了準備。兩個孩子的年紀將近差了四歲,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特別注意到老大的心理狀態,因為從原本是獨子的狀態,變成要與另外一個手足分享父母的注意力和關愛,勢必需要時間調適。

深入閱讀

騎車

騎車

秋高氣爽,帶孩子們去騎腳踏車,老師在行前講解注意事項並區分二組(高低年級)有不同的目的地。

出發前幾個低年級孩子興奮地說:「老師,我會騎了,我會騎了,我可以騎很遠喔!我想加入高年級的。」

老師:「孩子,這個騎腳踏車的活動,到達目的地只是“結果”,老師期待你們在過程中證明你可以照顧好你自己,若是你已經學會照顧自己了,就可以練習第二件事,是“幫助你的同學(朋友)”,在你的同學有需要的時候,你可以適時提供幫助,我們出發吧!」

活動結束回到教室後。

孩子:「老師,我今天有做到那二件事喔。」
老師:「我可以感受到你的開心!」


其實在生活中,當家長(老師)在面對孩子有類似情境的當下,可以轉個彎,引導孩子將心思放在「過程中」,不是「結果」。

出發囉!
相互幫助

啟心教育博覽會設攤佈置

#有注意到我們牆上的佈置嗎?

這是二年級專題報告的海報和手作的行星吊飾!

好多人驚訝的問:「二年就能寫得那麼好嗎?」

是的,孩子藉由閱讀多本書籍,再自己整理決定要分享什麼內容,這是個學習的過程,孩子們從中相互學習,然後成長!

一個低年級的啟心孩子,看著冥王星的海報說:「我記得冥王星是最遠的!」

是的,沒有考試,孩子為了建構自己,也會記起來!

每天每天,從啟心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啟心蒙特梭利教育的神奇力量,這也是我們繼續下去的動力!

#宇宙教育

#五大主軸故事

#宇宙的緣起

歡迎來啟心攤位走走!

#台北教育博覽會 #啟心攤位

展覽位置: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

展覽時間:111年8月17日(三)至8月20日(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

#啟心設攤日期:111/8/17+111/8/20兩天

#入場免費

我們把教具帶來,現場會有示範,歡迎大家把握

#8/17或是#週六(8/20)來啟心攤位參觀哦!

從專題報告過程中學習

每學期的專題分享(報告)重點是「過程」

深入閱讀

生活能力需要從小做起

每一件可以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相信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做吧!

我們到訪科教館,服務人員建議我們買團體票,但這樣不就讓孩子沒機會嘗試自己買票了嗎?

如果孩子從沒有自己做的經驗,那麼無論是失敗或成功的經驗要如何累積呢?

中低年級去天文科教館,在門口準備購票和參觀
深入閱讀

實驗教育的選擇與挑戰

By 創辦人 錢思敏

很榮幸2021/12/11受到台北市教育局「臺北市實驗教育前瞻展望論壇:多元教育選擇權的未來性」的邀請,針對「實驗教育的選擇與挑戰」為題,進行分享,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將當日論壇分享的內容,藉由文字補充來完整表達,給大家參考。


今天我想要從家長的觀點談選擇實驗教育需要注意到的三個重點,以及從辦學者角度來看,所面臨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深入閱讀

第三次市集的準備(第二次市集的後續)

在經過兩次市集活動之後,孩子們開始想到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針對第三次市集(時間:11/6-7@大直ATT騎樓舉辦的市集),在班會時討論了許多參與市集的想法,最近討論到兩件事,一件是銷售表格,一件是產品售價。

銷售表格式不方便

A孩子(五年級)提到:「原先設計的銷售登記表,填寫很需要花時間,因為每個品項都要寫,當一直賣的時候,根本來不及寫。」

老師問:「那怎麼辦呢?」

A孩子:「可以製作每個品項單一的表格,就不用一直寫品項,直接寫賣的數量、總銷售金額和名字就好,速度會比較快。」

老師說:「可以啊!」

A孩子說:「我可以製作做表格。」

銷售表格目前由A孩子製作中。


如何提升產品售價?

有些產品在第二次市集沒有賣完,所以,B孩子說:「精油寶石皂太貴了,是不是要賣便宜一點?」

C孩子反對說道:「不可以,我切得很辛苦耶!」

老師問:「那可以怎麼辦?」

D孩子(四年級)說:「我覺得可以包裝得漂亮一點。」

E孩子(四年級)說:「攤位佈置、擺放可以漂亮一點。」

D孩子說:「我有看到一些教包裝的書,也有去看別人的攤位怎麼包裝,我可以來負責包裝的事情。」

E孩子說:「我可以負責攤位佈置和擺放。」

D孩子目前正思考如何包裝得漂亮一點,E孩子目前正思考如何強化攤位佈置和擺放。

能夠發現問題,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去執行,這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其實小學生也能做得到!

請大家來啟心11/6-7在大直ATT參加的市集攤位參觀選購!要買要快!

這次產品也有聖誕節限定版的芳香蠟片,都是孩子手作的,歡迎來選購!


想要更了解我們嗎?
歡迎購買王宗輝老師所著「告訴你關於蒙特梭利小學50件事」

市集-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的活動

很多人誤解蒙特梭利教育,好像蒙特梭利教育只是以另一種方式(操作教具)在傳遞知識。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在教室內的知識灌輸或操作教具只是這個階段孩子發展需求的一小部分而已,此時孩子應該為下一個發展階段做準備,我們必須引導孩子朝向「瞭解團體(社會)的運作方式」、「人與人之間如何互相合作(應對)」以及「想想自己可以為這個團體做些什麼(貢獻自己)」三方面發展。

這次啟心孩子參加「市集活動」,包括先期親手手作作品、討論售價的過程,或是攤位販售及現場兜售作品,即使是低年級孩子也能夠參與活動、觀摩討論過程並表達意見,在活動結束後,高年級孩子將這次所有販售的品項及總收入向全部的孩子做個報告,老師也適時帶入說明「成本、營收」的概念,這樣的學習方式可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是「原來賺錢不容易…」、「原來要扣掉成本…」,孩子們看待金錢和賺錢的感覺都不同了。

這是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歷程,期待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可以從實際體驗中體會和學習到更多。

更多手作圖集可點此到這裡看。

更多手作圖集可點此到這裡看。

想要更了解我們嗎?
歡迎購買王宗輝老師所著「告訴你關於蒙特梭利小學50件事」

人格培養

當大家對實驗教育關切的重心都放在「教學內容或方法」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上時,其實也很想要提醒的是不要忘記對孩子「人格」發展的培育



雖然我們會花不少時間說明課程內容和做法,但我們總是強調,學習時間軸必須要拉長來看,而且在孩子發展最精華的六年,應該要培養和穩固孩子的人格發展,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界線,除了身體的界線,尚有語言的界線,什麼話代表什麼意思,而在這個意思之下,別人的感受是如何,孩子可以決定要不要說;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包括語言的、行為的尊重,也是我們很在乎的人格培養內涵。

就算是孩子在學科表現上很優異,但若人格品行未能跟上時,例如不禮貌、口出穢言、破壞別人物品,都會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蒙特梭利的小學教育中,很重視優雅與禮儀,這也是人格教育的一環,很希望家長和所有的教育從業者都能夠多關注孩子人格的培育。

想要更了解我們嗎?
歡迎購買王宗輝老師所著「告訴你關於蒙特梭利小學50件事」